新闻中心-安博体育全站

创新之犁筑梦“新丝路”

时间: 2023-09-08 11:44:18 |   作者: 安博体育app点击进入

  传统产业如何转型?这是许多企业在改革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,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宋德武对此给出的答案是:创新。

  纺织行业曾一度被形容为“夕阳产业”,而拥有50多年历史的吉林化纤素有行业“旗帜”之称,为了让老牌国企重新焕发活力,宋德武以创新为动力,通过技术改造、产品升级、产业链延伸,一步一步地将人造丝、腈纶、竹纤维、碳纤维打造成四大支柱产品,赋予传统产业全新注解,打开企业增长之“锁”。

  人造丝产业多年来被划归为劳动密集型产业,为了突破束缚实现有效供给,企业组织了人造丝匀质化、细旦化、大型化、连续化的升级改造。

  “匀质化”让几万米甚至几十万米的丝条粗细均一,产品染色均一性也更上一层楼;“细旦化”实现了产品对天然蚕丝的真正替代;“大型化”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行效率,更满足了下游纺织企业自动化、高效率的生产需求;“连续化”使生产效率提高了80%,人均产出由原来的10吨/年达到18吨/年。

  这些变化,带来了人造丝产能势如破竹的增长,还带动从源头制造到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各要素整体提效升级。

  在腈纶生产上,宋德武提出了规模产品差别化调整的创新思路。根据这一思路,企业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腈纶产品针对市场需求变化,实现了快速在线无切换调整产品结构,可满足多种客户的需求。其中,醋青纤维实现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完美结合,变成全球首创。企业新开发的产品品种类型丰富、结构优化,附加值得到了充分释放,盈利能力显著提升。“腈纶产能由原来的25万吨增长到现在的38万吨,占全球产能20.5%、全国产能50.6%。”宋德武告诉记者。

  如果说人造丝和腈纶是吉林化纤的老牌产品,那么,竹纤维则是吉林化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创产品。为了推动这一绿色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,吉林化纤协同上、下游共同创新发展,使各种混纺技术全面开花,让竹纤维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认知从无到有并不断拓展,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%,出口量持续不断的增加,2017年1至5月直接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的2.6倍。

  吉林化纤的另一大创新是碳纤维的生产。一直以来,碳纤维的生产是制约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。“单靠高性能的小丝束产品,不能把碳纤维产业做大做强。”通过对应用领域和技术的研究,宋德武作出判断,必须从低成本、大丝束、工业化上予以突破。

  吉林化纤充分借助原有腈纶生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,成功开发了12S碳纤维原丝,并创建了全国唯一的一条24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生产线。这使我国碳纤维产业在终端汽车、风电叶片、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等民用领域的放量应用成为可能。

  “有担当的企业,要为行业作贡献,要用创新来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。”宋德武正以“新丝路”为梦、以创新为犁,带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砥砺前行,推动行业在产业升级中慢慢的提升。